人物簡介:袁錦木,男,中共黨員,1948年11月出生,南陵縣煙墩鎮靄里楊坡組電影放映員。
事跡簡介:鄉鎮公社電影隊放映員是中國70年代到80年代活躍在農村文化陣地、普及農村電影放映、傳播農業科普知識的一支主力軍。1971年從部隊退伍回來的袁錦木有幸報名參加南陵縣煙墩公社電影隊放映員崗位的競選,經過蕪湖市40多天的專業培訓,袁錦木順利通過專業考核,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煙墩公社電影隊放映員。他用四十余年的初心與堅守,用一張張膠片打開了農村光影新世界的大門,豐富了全鎮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80年代初他個人被評為安徽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榮譽,他所在的集體也被評為安徽省農村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榮譽,同時還獲得香港第一批收錄機的獎品;2023年2月被評為“南陵好人”。
正文:
守初心,如愿以償當上電影放映員
“鄉村電影放映員”這個帶有歷史記憶的職業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了,但在南陵縣煙墩鎮靄里村卻沒有消失,現在時常會看到一位老人騎著一輛電瓶三輪車帶著一臺放映機、一塊幕布、一個音響在村上的文化廣場放映電影,這位老人就是袁錦木。
袁錦木從小就熱愛電影,只要知道哪里有電影不論多遠、多晚他都會跑去看完,他覺得那時候能看到電影是幸福的、振奮人心的。從那時候他就想著以后要當一名電影放映員,為村民們放映電影。那時候整個蕪湖地區8縣一市,只有3個鄉鎮公社有電影放映隊,煙墩鎮是其中的一個。1971年從部隊退伍回來的袁錦木有幸報名參加南陵縣煙墩公社電影隊放映員崗位的競選,經過蕪湖市40多天的專業培訓,袁錦木以精湛的電影專業放映技術順利通過崗位考核,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煙墩公社電影隊放映員。那時他就心里暗下決定:“以后有條件,一定堅持免費為家鄉的人民放電影”。
講誠信,按時按點為村民放映電影
作為一名電影放映員,沒有誠信,就沒有出路。這一點袁錦木牢牢記在心里。每次電影隊一通知放映電影,來自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會拖家帶口,帶上凳子早早地將放映場地擠得滿滿當當,每一場電影都是千人以上的觀眾。由于路途遠,放映設備重,為了不讓觀眾著急、等太久,袁錦木都會提前一天將發電機、放映機、幕布等放映設備運過去提前擺放好,到了第二天再將膠片、電線等其他設備帶過去按時放映;如遇雨雪天氣,必須要改期、改地點時,袁錦木都會通過村里的廣播提前一天通知大家推遲時間,并取得大家的諒解和認同;當放映途中下雨時,袁錦木為了不掃大家的興致,也會征求大家的意見,是否繼續播放;當放映設備出現故障時,他都會憑借自己的專業親自動手維修,有時候還得自己掏錢帶上設備坐火車去南京、深圳等地維修,一去就是三五天,還有一次出遠門維修設備差點沒有趕上家里的年夜飯,為的就是在過年期間正常給大家放電影,讓村民們熱熱鬧鬧地過新年。
最讓袁錦木記憶深刻的是有一次雨天給部隊送的慰問電影,當天設備剛裝好,天下起了瓢潑大雨,袁錦木趕忙脫掉了衣服,蓋住放映設備,征求部隊意見是否繼續放映,最后征求大家的意見,就在雨中放映,由于觀影的軍人隨身背著物料包,他們便找出雨披、雨傘遮住設備,電影繼續放映著。放映結束,很晚了,雨還沒有停,袁錦木急忙地收起設備,將設備和膠片掛在自己永久牌自行車上,由于那時候都是泥巴路,鞋子都被陷進泥土里,袁錦木只能扛著裝有100多斤設備的自行車艱難行走,到家已是深夜。還有一次是播放電影《紅樓夢》,應廣大村民的要求,當天晚上連續播放了兩場,結束后已是第二天的凌晨,電影散場后,袁錦木獨自一人收拾設備,突然聽聞一五歲的孩童找爸爸媽媽的哭聲,袁錦木便走上前去,詢問小孩具體情況以及父母的名字,背著設備,牽著孩子,一路走一路問,最后找到了孩子的父母,把他送回了家,袁錦木也松了一口氣,返回家中時天已經亮了。
重承諾,免費為村民放映電影
90年代后,鄉鎮公社電影隊走上了下坡路,煙墩公社電影隊支撐不下去,最后倒閉。盡管電影隊不在了,但袁錦木還要繼續堅持為村民們放映電影,他努力工作,自己掏出5萬元購買了放映電影的設備。在把設備拉回家的當晚,他就迫不及待地在村部小學放了一場電影。電影散場后,操場上還有許多村民興奮地不愿散去,圍著放映設備,聊著電影情節。后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普及,電影也不再是什么稀奇物,村子上的人也都去往大城市發展,留下來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袁錦木說:既然沒什么人,那我就專門服務村上的一老一小,他們也不會使用電子產品,就喜歡我給他們放電影,只要我的身體允許,只要還有一位觀眾,我都會免費為他們放映電影,當好一名服務一老一小的文化志愿者。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堅守。
四十多年來,他一共放了上萬場電影。如今袁老也是七十多歲的高齡老人了,他的子女在外發展得都不錯,很早前就提出把老夫妻倆接到城里一起共同生活,可袁老放不下鄉親,放不下他心愛的電影放映工作,一再堅持,子女最后也就同意了,在回來看望老人時還幫著他一起去放電影。袁錦木在電影隊的先進事跡,曾登上了安徽文化報,80年代初他個人還被評為安徽省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工作者榮譽,他所在的集體也被評為安徽省農村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榮譽,同時還獲得香港第一批收錄機的獎品,至今還收藏在家中。
從老式的膠片機,到現在的數碼放映機,從黑白無字幕電影到現在彩色多語言字幕電影,從青絲到白發,他都沒有止步,而是繼續走在為村民放映電影的漫漫長路上。(通訊員 胡琴)
稿件來源: 中安在線
|
編輯: 喬婷
|